当前位置:主 页 > 时政资讯 > 综合报道 >

“对喷群”互怼,不过是为找到“朋友”

2018-06-08来源:365488.com

山东考试信息网讯:近日,NBA“骑士”与“勇士”的开赛,让我们看到了微信群中诞生的又一新鲜事物——“对喷群”。只见微信群中的两队球迷用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的华丽吐槽,再现“诸葛亮大战王司徒”的“经典一幕”。

也许有人会诧异,吵架还需要建群?找骂何必如此“信息化”?其实球迷进群互喷,既不是为“壮大声势”,更不是为“怼赢球迷”,而是为了找到对手、找到朋友,并得到回应。

俗话说:“一个巴掌拍不响。”吵架若没有对手,骂人也不痛快。生活中若有不满,固然可以通过发朋友圈、发微博、发状态等等,向网络释放自己的怨气。可有碍于社交关系,身边人不会“跟着骂”,陌生人不会“随便骂”,放出去的“豪言”往往如“称锤落井”“石沉大海”,得不到半点回音。

即便是偶有回音,大多是转发状态或微博后的“隔空对骂”,远不如“面对面”的“即时交流”来的实在。再者,心中若有不满,一两句碎片化的“状态”怎能说尽?何况,朋友圈中皆是熟人,吵架互喷又岂敢太“放肆”?到头来,嘴边的“千言万语”又不得不藏在心中,等待自我化消。

其实,相较于球赛胜负、吵架输赢,心中难以宣泄的情绪才是对大的“敌人”。对喷群提供了一个既能找到回应,又不怕影响社交形象的开放空间,自然会引动不少人的加入。

加之,在这个兴趣爱好日趋多元化的时代,球迷仅仅是社交网络中的一小撮人。隔着网络,一些球迷难以聚到一块,哪怕聚到一块,面对陌生的群友,也不敢轻易发声。正如国外一句谚语所言:“没有哪一种友谊的基础,比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更稳固。”对垒分明的社交环境,既能找到可以吵架的对手,又能找到一同吐槽的朋友,加入对喷群“何乐而不为”?

不过,换一个角度看,“对喷群”的诞生虽然有趣,可未必是好事。有的人能通过吵架,发泄心中不满;有的人能通过围观吵架,找到社交乐趣;还有的人却在吵架过程中,吸收怨气,越攒越多,最后“小怨”变成“大仇”,反而伤了自己。同时,值得警惕的是,网络中的一些不满,易从线上走入线下,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冲突。事实上,球迷赛后冲突斗殴的现象,也屡见不鲜。

正所谓“冤家宜解不宜结”。合理的宣泄是有必要的,只是吵架应控制在范围之内,对喷群的成立与管理,也必须受到监督和控制。《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》第九条明确要求:“互联网群组建立者、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,依据法律法规、用户协议和平台公约,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,构建文明有序的网络群体空间。”群主既然建立对喷群,就有责任确保群中言论,不会引发不必要的违法现象。而对此,执法部分的网络监管也不能落下。

对喷群的出现是社交网络从“离散”走向“聚合”的一种现象。对待其诞生的思考,必须全面且客观。“对喷群”背后的社会心理,才是我们更需要关注的。

【声明: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山东考试信息网立场,仅供参考。】

来源:365488.com

相关资讯